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咳嗽

。风寒从至,热则从内起。然有因寒者,因风者,因热者。诸咳之原,其来虽各不同,其气至于肺而后发。病作治,无使传注,不即治之,传注他脏,遂至不起。 论曰∶古书有咳而无嗽,后人以咳嗽兼言之者,盖其声响亮。若非其时感邪而发咳者,固因脏气虚弱,抑或五行之气,内相克制。因风者恶风,出风中则咳甚;因寒者,遇寒则剧;因热者,得热则发。不因痰涎而发,谓之咳痰涎上下随声而发,谓之嗽,如水之漱荡,能漱其气也。风寒则诸经自受其邪,热则脏腑熏蒸,乘而为病,风则散之,寒则温之热则调之、泻之

。若脾热熏蒸,但泻其脾,治肺以辛温,谓之间传,学宜知此。若因脏气自心乘于肺,急补肺而泻心,补肺宜辛甘,泻心宜苦。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咳引左胁,卧,卧则咳剧,遂传之脾。如肺经受久而不去,咳则右胁痛,不可转侧,遂传之肝。脾,土也,为木来克,则大便鸭溏,甚则螈 如痫状,肾属水,为土所克则骨痿,不能起于床,手足浮肿,次传之心则死。 因外感风寒,不即治之,邪气留淫日深,攻伤脏气,一脏受极,遂传其所不胜

。微弱者,钟乳丸主之。恶寒脉紧,杏子汤主之。 若肺咳,恶风脉浮,小青龙汤主之。恶热喉燥,脉数甚则咯血,天门冬汤、杏子汤主之。孙氏《仁存活法秘方》∶肺咳之状,喘息有音,甚则咯血

) 。 小青龙汤(见前寒证门

杏子汤

杏仁(去皮尖) 干姜 细辛(去苗) 甘草(炙,各半两) 五味子 桂心(各一两)

。 上为散。痰多者,加半夏半两,汤洗七遍。每服五钱,水二盏,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钟乳丸

钟乳(银石器内煮一时,研一伏时,一两) 紫菀(去苗及枯燥者,半两) 桑白皮(一分,锉,微炒) 款冬花 黄 (各半两)

。饮下三十丸,食前服。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天门冬汤

天门冬(去心) 紫菀(去苗及枯燥者,焙) 知母(焙,各一两) 桑白皮 五味子 桔梗(各半两)

。 上为散。咳血者,阿胶半两,炒燥。大便涩而喘,加葶苈半两。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恶热脉疾小便赤涩,茯苓汤主之。 若心咳,脉浮恶风,桂心汤主之。恶寒,时口噤,脉紧大,附子细辛汤主之

。 桂心汤孙氏《仁存活法秘方》云∶心咳之状,上引心痛,喉介介然如梗,甚则咽喉肿痛,脉浮恶风,宜桂心汤

人参 桂(取心) 白茯苓(各一两) 麻黄 贝母(炒,各半两) 远志(去心) 甘草(炙各一分)

。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附子细辛汤

附子(炮,去皮脐) 细辛(去苗,各半两) 人参 菖蒲(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五味子(二两)

。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茯苓汤

茯苓 麦门冬(去心) 黄芩(各一两) 秦艽(去土) 柴胡(去苗,各半两) 杏仁(去皮尖,一分)

。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 恶寒脉浮紧,五味子煎主之。恶热脉疾,目赤头眩,百部丸主之。 若肝咳,恶风脉浮弦,射干汤主之。 孙氏《仁存活法秘方》云∶肝咳之状,咳则两胁痛,甚则不可转侧,转侧两胁下满

射干汤

射干 麻黄(去根节,各半两) 五味子 半夏(汤泡七遍,各一两) 款冬花(二两)

。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五味子煎

五味子(五两) 桂(取心,一两) 川乌头(炮,去皮脐,一两)

温酒化弹子大,食前服百部丸 。 上为末,水五升,煎至一升,绞取汁,用好蜜二两,再熬成膏

百部(八两,为细末) 生地黄(五斤,取汁,熬成膏)

。饮下三十粒,食后服。 上将地黄膏和百部为丸,如梧桐子大

。 若脾咳恶风脉浮缓,麻黄浓朴汤主之。大便坚,从腹上至头发热,脉疾,茯苓丸主之。 口中如含霜雪,中脘隐隐冷,恶寒脉紧弱,温中丸主之。 孙氏《仁存活法秘方》云∶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引肩背,痛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麻黄浓朴汤

浓朴(去皮,姜汁涂,炙)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 橘皮(洗,各一两) 甘草(炙) 半夏(汤洗七遍,各半两)

。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温中丸

干姜 半夏(汤洗七遍,各一两) 白术(二两) 细辛(去苗) 胡椒(各半两)

。米饮下三十粒,食前服。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茯苓丸

茯苓 黄芩(各一两) 五味子(半两) 半夏(汤洗七遍,切,姜汁浸,焙,半两) 橘皮(洗,一两) 桔梗(半两)

。米饮下三十粒,食后服。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 恶热,骨间烦疼,地骨皮汤主之。 若肾咳恶风脉浮,白前汤主之。恶寒,唾冷沫,小便数,脉紧,椒红丸主之。 孙氏《仁存活法秘方》云∶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疼痛

白前汤

白前 细辛(去苗) 川芎 五味子(各一两) 麻黄(去根节) 芍药 桂(取心,各半两)

。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椒红丸

椒(去目,炒出汗,半两) 款冬花 紫菀(去苗及枯燥者) 干姜(各一两) 矾石(火一伏时) 附子(炮,去皮脐) 细辛(去苗) 皂荚(去子,酥炙,各半两)

。米饮下三十粒,食前服。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地骨皮汤

地骨皮 百部(各二两) 芍药 赤茯苓(各一两)

。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竹叶十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 若颧骨赤,大如钱,日晡发热者死。若潮热有时,五心烦热,搏于营卫,不咳者易治,脉促涩者难治,青蒿煎、柴胡芍药汤主之

青蒿煎

青蒿(汁,一升) 人参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饮下二十粒,食后服。 上将二味为末,用青蒿汁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

柴胡芍药汤

柴胡(去苗) 芍药(各一两) 地骨皮 石膏(各半两)

。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小麦五十粒,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脉弦大者不治,四肢煎厥,亦谓之肉极,炙肝散、白术丸主之。 若但嗜卧,饮食不荣肌肤,或不能食,心腹虚胀滑泄,背膂牵急,劳倦不能动止,或因大病后,或因下利后不复常,得之于脾

。 炙肝散(见前气证门)

白术丸

白术 橘皮(洗,各一两) 浓朴(去皮,姜汁涂,炙焦) 人参(各半两)

。米饮下三十丸。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 若咳嗽如脓涕,或微喘急,短气,胁下痛,皮肤干燥,动则咳极,由形寒饮冷伤于肺经久嗽不已则肺枯燥,令人先寒后热,脉弱者可治,或紧或弦者不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