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肾实则消。诸脉软散,皆气实血虚也。三消病至强中,不亦危矣。消中属脾,瘅热成,则为消中。寒中,阴胜阳郁,久必为热中。《经》云∶脉软散者,当病消渴。消中复有三,有寒中、热中、强中。 渴病有三,曰消渴、消中、消肾。不渴而小便自利,名曰消肾,亦曰内消。消渴属心,故烦心,致心火散蔓,渴而引饮。《经》云∶脉洪大,阴不足,阳有余,则为热中;多食数溲,为消中;阴狂兴盛,不交精泄,则为强中。消肾属肾,盛壮之时,不自谨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年长肾衰,多服丹石,真气既丧,石气孤立,唇口干焦,精溢自泄,不饮而利
真珠丸
。
治心虚烦闷,或外伤暑热,内积愁烦,酣饮过多,皆致烦渴,口干舌燥,引饮无度,小便或利或不利
。
知母(一法,一两一分) 川连(去毛,一法,一两) 苦参(一法,一两) 玄参(一法无) 铁胤粉(各一分,研) 牡蛎( ,一两一分) 朱砂(别研,二两) 麦门冬(去心) 天花粉(各半两)金箔 银箔(二百片,一法白扁豆煮去皮一两)
。忌炙爆酒色,次投苁蓉丸补。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先用栝蒌根汁下一服,次用麦门冬熟水下,病退,日二服。
上为末,炼蜜入生栝蒌根汁少许丸,如梧桐子大,用金银箔为衣
。每服五十丸,空腹米饮下。
苁蓉丸
苁蓉(酒浸) 磁石( 碎) 熟地黄 山茱萸 桂心 山药(炒) 牛膝(酒浸) 茯苓黄(盐汤浸) 泽泻 鹿茸(去毛切,醋炙) 远志(去心炒) 石斛 覆盆子 五味子 萆破故纸(炒) 巴戟(酒浸) 龙骨 菟丝子(酒浸) 杜仲(去皮锉,姜汁制,炒丝断,各半两)
附子(炮去脐,一个重六钱)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钱匕,长流水调下,齿浮是效,次投猪肚丸补。
生姜(研汁控粉) 轻粉上搜匀。多因外伤瘅热,内积忧思,喜啖咸食及面,致脾胃干燥,饮食倍常,不为肌肤,大便反坚,小便无度。
姜粉散
治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