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为我小侄子,朱某某,男,1岁零4个月。 初诊日期:2014年1月28日。
主诉:高热一天。
患者1周前感冒,咳嗽,一直服用抗生素、雾化治疗,仍遗留咳嗽不愈。今晨发烧,体温38.9℃,咳嗽,有痰,鼻塞流清涕,无汗,饮水不多,无盗汗,纳差,大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辨六经: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大青龙合半夏厚朴加桔梗苡仁败酱汤证。
用药:
麻黄18g 桂枝10g 杏仁10g, 炙甘草6g,
桔梗10g 生苡仁18g 败酱草15g 生石膏45g,
清半夏15g 厚朴10g 生姜3片 大枣4枚,
一剂,水煎服。
结果:上午服1/4剂后无汗出,仍高热。下午继服1/4,17:00时复测体温38.2℃,无汗出;20:00发现后背微汗。次日烧退,咳已。未继服药。
2014年2月3日二诊。
今日复发热,体温37.3℃,时有咳嗽,鼻塞轻,无流涕,无汗出,无盗汗,纳眠可,二便调。
辨六经:太阳太阴合病
辨方证: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加桔梗杏仁
用药: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厚朴10g,
杏仁10g 桔梗10g 清半夏15g 茯苓12g,
生姜3片
一剂,水煎服。半付即愈。
按:大青龙汤来自《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生姜、甘草、大枣皆辛温发汗,生石膏《神农本草经》谓:“味辛,微寒”,配于众辛温发汗药中,全方当显辛凉解表作用。
但仲景原意是解太阳表、清阳明热,并祛在表之水湿。大青龙汤因有石膏与麻黄配伍,并非发大汗之剂,而且煎服法很重要,初诊往往很难把握用量,故每次服1/4,不汗加量,以得汗为度,渐达本证所需之量。
辨证要点:麻黄汤证、越婢汤证并见者。
临床应用:常用于各种感染发热,如感冒、鼻炎、肺炎、脑炎、肾炎、风湿病等。但必当“有是证,用是方”。
辨六经: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发热、鼻塞、喷嚏——太阳表证;
高热、舌红苔黄,脉数——阳明热象;
流清涕、咳嗽、苔腻——太阴里寒合并有饮;
辨方证:大青龙合半夏厚朴加桔梗苡仁败酱汤证。
高热,无汗,鼻塞,喷嚏——大青龙汤证;
咳嗽、咳痰——半夏厚朴汤
因有麻黄解表,故去苏叶;加桔梗利咽排脓;因阳明热象较重,故用生苡仁易茯苓,以利湿之中煎以清热。合用苡仁败酱草清泄阳明之热、利湿化痰。
二诊:鼻塞轻——太阳表证不重;热不甚——阳明里热不明显;仍有咳嗽,太阴仍在;故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不过已经发汗,故不用麻黄,改为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有桂枝,故去苏叶;无流涕,热象不重,故去生苡仁败酱草;针对咳嗽,加桔梗利咽、杏仁降气止咳。
2014.2.4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