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日期:2023/10/28 16:34:52 浏览170

1、伤寒: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的伤寒是指外感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2、传变: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

3、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

4、并病:指一经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

5、直中: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

6、头项强痛:头痛项强。强,强硬、不柔和意。

7、脉阴阳俱紧:即寸关尺三部脉均见紧象。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8、瘛疭:瘛,指收缩;疭,指松弛。瘛疭指手足抽搐。

9、失溲:指二便失禁。

10、不了了:余邪少除,精神不爽,身体不适之意。了,完毕、结束、清楚、明了。

11、风家:经常易患伤风感冒的人。

12、?咀:此指将药物碎成小块。

13、淅淅恶风:形容恶风之状;淅淅:冷水洒身之感。

14、翕翕发热:形容热轻浅。

15、小促其间:适当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

16、须臾:指很短的时

17、阳浮而阴弱: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18、周时:指一日一夜即二十四小时。

19、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

20、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21、坏病:六经病经失治误治后产生新的证候而不能归属于六经病时称坏病。此指太阳表证因误治而变为里证,病情恶化。


22、酒客:指嗜酒之人

23、喘家:指素患喘疾之人

24、遂漏不止:形容汗出不断。遂,于是之意;漏,渗泻之意。

25、脉促:脉象急促,上壅两寸,关尺以下脉势渐衰,即内经中“中手促上击”意,非后世脉数中一止之谓。

26、清便欲自可:指大小便尚属正常。

27、清酒:米酒。酿酒未曾蒸馏的自然澄清液。

28、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29、温粉:米粉

30、筋惕肉瞤:指筋肉动。

31、脉浮缓:脉象松驰宽缓。

32、噎:咽喉部有气逆梗塞感。

33、外证:相对于里证而言,此指表证。

34、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35、面色缘缘正赤:缘缘,持续不断之意。满面持续发红

36、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和,平和,即正常。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

37、振寒:畏寒怕冷而身体颤抖。

38、叉手自冒心:两手叉按压于心胸部位。冒,覆盖,按压之意

39、奔豚:证候名。以豚之奔形容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直至咽喉,发作欲死须臾复止。

40、甘澜水:一名劳水。程林云“扬之无力,取其不助肾邪”钱天来云“动则其性属阳,扬则其势下走。


41、动经:动摇经气。

42、身为振振摇:身体震颤摇动不能自持。

43、白饮:又作白米饮,即米汤。

44、消渴:形容口渴太甚,急欲饮水,饮不解渴之状

45、烦渴:口渴难忍之意。

46、水逆:是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症状,是蓄水重证的表现。

47、少气:气息微弱,似不能接续的样子。非短气。

48、心中懊憹:指心中烦乱不安至甚。一说心中烦郁闷乱莫可名状。

49、虚烦:指无形邪热扰于胸膈而至的烦躁。虚意指热邪之无形而非正气虚,与有形实热相对而言。

50、胸中窒:窒,塞也。即胸中有堵塞不适之感。

51、旧微溏:病人平素大便稀溏。

52、振振欲擗地:肢体颤动欲扑倒于地。

53、淋家:指素患小便淋沥、尿道疼痛之人。

54、疮家:指久患疮疡之人。

55、疮家:指久患疮疡之人。

56、衄血:经常鼻衄之人。

57、亡血家:平素经常失血之人。

58、汗家:平素易出汗之人,包括自汗、盗汗在内。

59、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60、清谷:大便中夹有未消化物。清名词活用为动词。

61、脚挛急:小腿肌肉痉挛,屈伸不利。脚指小腿。

62、嘿嘿:形容词,即表情沉默,不欲言语,是少火内郁的表现。嘿同默。

63、往来寒热:即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64、胸胁苦满:病人苦于胸胁满闷。满意同闷;苦用作意动,以为苦。

65、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66、后必下重:大便时肛门有重坠急迫不爽之感。

67、少腹急结:指下腹部拘急硬满。

68、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

69、火逆:指用熏、灸、熨、烧针、温针等法逼汗所致的变证。火泛指火疗;逆者错也误也。

70、结胸:病证名。其病机为痰水等实邪结于胸膈脘腹,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71、自利:指自发性下利,非误治所致。

72、不可余药:意不可少服使药有剩余,即必须尽剂。亦有不可用其他药之说。

73、晬(zùi)时:即周时,一昼夜24小时。

74、脏结:因脏器虚衰,阴寒凝结而形成的一种病证。

75、客气:即邪气。因邪从外来,故称客气。

76、潮热:一种热型。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增高。

77、日晡所:日晡指申时,大约午后3时到5时。

78、麻沸汤:指滚沸的热水

79、血室:此指胞宫,即子宫。

80、心下支结:为心下部有支撑满闷之感,与胸胁苦满同类而轻。支,支撑,似有梗阻感;结,凝聚,似有重压感。

81、支节:四肢关节。

82、水浆:泛指饮料。如水果汁、蔗浆之类。

83、气痞:相对痞硬而言,桉之濡软,指无形之邪结滞为病。

84、平旦:清晨。

85、干噫食臭:指嗳气带有伤食气味。噫同嗳。

86、腹中雷鸣:肠鸣剧烈。

87、干噫:嗳气。

88、协热而利:协,合也。热,指表热。协热而利,指表热不解而兼下利。

89、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90、脾约:指胃热肠燥,津液受伤,脾阴不足,使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受到约束,而见大便硬,小便数的病证。

91、胃家实:胃家泛指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亢盛。胃家实,指胃肠燥热亢盛之意。

92、更衣:解大便之婉辞。

93、汗出濈濈然: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94、固瘕:硬便与溏便混杂,乃胃阳不足的见证。

95、面合色赤:即满面通红。面合即合面,满脸。

96、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97、怵惕:指恐惧不安之状。

98、循衣摸床:同捻衣摸床。指病人昏迷时,两手无意识的反复触摸衣被床沿。

99、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黏腻不清爽。

100、三阳合病:太阳、阳明、少阳病的症状同时出现。

101、面垢:面部如蒙油垢。胃热熏蒸,循经上泛于面。

102、心愦愦:愦,糊涂,昏乱。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

103、热越:即热邪发泄于外之意。

104、喘冒:即气喘而头昏目眩

105、蒸蒸而振:蒸蒸,内热貌。气从内达,邪从外出,而周身振栗颤抖,即寒战高热。

106、睛不和:眼球转动不灵活。

107、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

108、潦水:地面积存的雨水。李时珍云“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

109、食不下:食欲不振。

110、脾家实:实,此处指正气充实,非邪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111、大实痛:痛而拒按。

112、但欲寐:此指精神萎靡,体力疲惫,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113、小便色白:即小便清长。

114、下厥上竭: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

115、冒:冒者以物蔽首之状。此指眼前昏黑,目无所见的昏晕状态。

116、息高:息指呼吸,息高是指吸气不能下达,呼吸浅表,为肾不纳气的表现

117、不得卧:即不得眠。

118、口中和: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119、苦酒:即米醋。

120、泄利下重:下利重坠不爽感。

121、气上撞心: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部位。心指心胸部位。

122、心中疼热:自觉心胸或胃脘部疼痛,伴有灼热感。

123、除中:证候名,中气败绝之症候。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

124、食以索饼:给他(病患)吃麦粉做成的条索状食物。给他人东西吃曰食(音饲);饼指麦粉做成的食物;索即条索状。

125、蛔厥:蛔虫扰动,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的四肢厥逆。

126、脏厥:内脏阳气衰微而致的四肢厥逆。

127、蚘(蛔)厥:因蛔虫内扰,疼痛剧烈,气机逆乱而致四肢逆冷。

128、寒格:指下寒与上热相格拒

129、戴阳:因阴寒内盛,虚阳上浮而出现两颧潮红,乃假热之像

130、下虚:指下焦虚寒,是言微厥的原因。

131、郁冒:头昏目眩如物覆蒙。

132、下重:即里急后重。

133、霍乱:霍乱是猝然发作上吐下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霍有急骤猝然迅速之意;乱即撩乱变化之意。因发病急骤剧烈吐泻顷刻间即有挥霍撩乱之状,故名霍乱。论中以吐利交作为主症,包括多种急性胃肠疾病,如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等,与西医所称霍乱病有所区别。

134、脐上筑:筑者捣也,形容脐上跳动不安如有物捶捣。

135、劳复:大病新差,气血必虚,体力未复,当谨慎调养,否则易致疾病传变或复发。因劳累而复发者称劳复。

136、清浆水:酸浆水。(枳实栀子汤用浆水煎)

137、虚羸:虚弱消瘦。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收录仅供学习研究之用。
ICP许可证:鲁ICP备20241033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