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良药治病。十痊八九。一、要药者。寻常日用必需之药。所以别乎险僻之味也
毒药治病。治不一二。兹编所录。概摒去之。止四百余品。稍涉险僻者。可见用药之当慎矣
次详归经。不相袭也。次标禁忌。次及炮制。不可略也。其相救相制。次列前人议论。见药之味性有偏。见药之功用不一也。见药与经各有所入。一、是编照十剂分类。见药之于症宜详审也。欲人晓然于药之各有其性。见药之味性运用有至当也。而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一、每药首明主治
总无大错。无不首列。一、前人云。凡有本经者。用药依本经所治。故是编所录之药
亦无不录。至名医别录。其历代诸贤。发明诸药功用。又足备别录之缺。所以补本经未备者
所言治法。即删削之。发挥精切。方始录之。其旨画一者。必于是药功用。悉一、上自本经。下至纲目备要等。或不与是药相合。及与是经所治病。或又彼此所言相一、引前人议论
不敢改窜。随各注其名或字。以其语皆至当莫易也。非一、主治及前论俱直书前人之语
此数字。其着简误。或括是药全性。尤为审量极至。不敢一、归某经下。必着为如何之品句。故是编禁忌一宗之。或专及是药最重之用。其故不一、仲淳经疏。为自来本草第一精细之书
便不复赘。或制法众共皆知。或以是药无甚制法。一、编中有不列炮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