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痹汤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寒湿三痹。 按∶此用参 四物,一派补药内,加防风、秦艽以胜风湿,桂心以胜寒,细辛、独活以通肾气。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生地黄 杜仲(姜汁炒)川续断 防风 桂心 细辛 白茯苓 秦艽 川牛膝 川独活 甘草(各等分) 上水三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五分,不拘时服
凡治三气袭虚而成痹患者,宜准诸此
一方有人参。 按∶此乃《金匮》治血痹之方也。其脉微涩,寸口关上小紧,紧处乃邪着之验也。又可见风性善行,随其或上或下,一皆主以此方矣。血痹而用桂枝汤加黄 ,以其风邪独胜,风性上行,故其痹在上也。然又曰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此方主之。痹在上,用桂枝五物汤黄 (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按∶臂痛乃筋脉不舒。痹在臂,用十味锉散原治中风血弱臂痛,连及筋骨,举动难支。体盛者,可去其筋脉中之风,然既已血痹,所受风燥之累不浅,故取此方。养血之中,加附子之力,通其阳气;而用防风,反佐黄 ,出其分肉腠理之风也。 附子(炮) 黄 当归 白芍药(各一钱) 川芎 防风 白术(各七分) 茯苓 肉桂(各五分) 熟地黄(酒洗焙干二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食后临卧服
按∶四肢为诸阳之本。如中湿多,更加薏苡仁末三钱。下生姜汁一匙,白蜜三匙,搅匀,空心温啜之为佳。服此粥,大治手足不随,及肿痛不能举者,服此预防之。痹在手足、风淫末疾,则用乌头粥原治风寒湿,麻木不仁。 乌头(生研为末) 每用香熟白晚米二合,入药末四钱,同米以砂罐煮作稀粥,不可太稠。本根之地,阳气先已不用,况周身经络之末乎?故用乌头合谷味,先从荣卫所生之地注力,俾四末之阳,以渐而充也,用方者知之
有汗去麻黄,有热去桂心。 按∶此方以薏苡仁为君,舒筋除湿,其力和缓,当三倍加之。痹在手足、湿流关节,则用薏苡汤原治手足流注,疼痛麻木不仁,难以屈伸。至于麻黄,虽能通其阳气,然在湿胜方中,即无汗不可多用,减其大半可也。 薏苡仁 当归 芍药 桂心 麻黄(各一钱) 甘草(五分) 苍术(米泔浸炒二钱) 上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按∶此方因风寒湿三气,混合入于阴股。两足至脐冷如冰,不能自举,或因酒热立冷水中,久成此疾。痹在身半以下,用通痹散原治腰以下至足,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其邪已过于荣卫,故变桂枝五物之制,而用此散,缓缓分出其邪也。 天麻 独活 当归 川芎 白术 本(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学人辨诸。故治痹方中,多兼用治痰之药。乃痰涎伏在胸膈上下,变为此疾。食后临卧姜汤下五七丸,或十丸,量人服。按∶风寒湿三痹之邪,每借人胸中之痰为相援。 甘遂 大戟 白芥子 上等分为末,曲丸桐子大。昌于中风第四十一方,取用三因白散子之用半夏,已见大意。但彼治浊气上干,此治浊痰四注,以浊痰不除,则三痹漫无宁宇也。凡遇痰积极盛之症,此方亦不可少,实非谓子和之法,足胜治痹之用也。痹在遍身、走痛无定,用控涎丹原治人忽患胸、背、手、脚、腰、胯,痛不可忍,牵连筋骨,坐卧不宁,走移无定。或令人头重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口角流涎,卧则喉中有声,手脚肿痹,气脉不通,疑似瘫痪,但服此药数服,其病如失
每服五十丸,姜汤下。然治痹以开通阳气,补养阴血为贵,着意治痰,必转燥其血,不可以为此善于彼而渎用之。又方用白茯苓(二两) 半夏(四两) 枳壳(一两) 风化硝(三钱) 姜汁糊丸,梧桐子大
痹在脉,用人参丸人参 麦门冬 茯神 赤石脂 龙齿 石菖蒲 远志 黄 (各一两) 熟地黄(二两)
每服三十丸,食远清米饮送下。上为末,炼蜜和捣五百杵为丸,梧桐子大。 按∶心主脉,《内经》脉痹不已,复传于心
可见五脏各有所主,各有所传也。加当归、甘草、姜、枣、粳米汁煎服更效。此方安心神,补心血,先事预防,功效更敏
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 按∶胸痹之症,人所通患。分三服,温服半升,一日服之。故知胸痹者,阳不主事,阴气在上之候也。仲景于《金匮》出十方以治之,然不明言也。昌投以薤白汤,次日云∶一年之病,一剂而顿除。抑何神耶?昌不过以仲景之心法为法耳,何神之有。痹在胸,用栝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盖胸如中太空,其阳气所过,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后世总不知胸痹为何病,昌特发明于乙集胸寒痹痛条下。文学钱尊王,胸中不舒者经年,不能自名其状,颇以为虑。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三两)白酒(四升) 上四味同煮,取一升五合。然较诸家之习用白豆蔻、广木香、诃子、三棱、神曲、麦芽等药,坐耗其胸中之阳者,亦相悬矣。仲景微则用薤白白酒,以通其阳;甚则用附子干姜,以消其阴,以胸痹非同他患,补天浴日,在医之手眼耳
一方有桑皮,无螵蛸。此方大意,聊见一斑。去渣,空心顿服,日再服。外肾之溺,滴沥不出之苦也。桑皮、螵蛸,咸为治肺而设。乃因虚热壅其膀胱,肺气不能下行所致。不可误认为其人内肾素虚,而小便淋滴也。痹在胞,用肾沥汤原治胞痹小腹急痛,小便赤涩。 按∶此方名肾沥者,形容其胞中之气,痹而不化。 麦门冬 五加皮 犀角(镑各一钱) 杜仲 桔梗 赤芍药 木通(各一钱五分) 桑螵蛸(一两) 上水盏半,加入羊肾一只,去脂膜切细,竹沥少许,同煎一盏
按∶肠痹之证,总关于脾胃。太阴伤故腹满;阳明伤故飧泄。非如胞痹为膀胱之热,当用清凉之比矣。脾胃有病,三痹互结于肠,此宜以辛辣开之。《内经》谓胃风久蓄为飧泄,明非朝夕之故也。寒邪湿邪,先伤其太阴之脾;风邪先伤其阳明之胃。痹在肠,用吴茱萸散原治肠痹,寒湿内搏,腹痛满,气急,大便飧泄。 吴茱萸(汤泡焙干) 干姜(炮) 甘草(炙) 肉豆蔻(煨各五钱) 砂仁 神曲 白术(各一两) 浓朴(姜汁炒) 陈皮 良姜(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食前米饮下
痹在筋,用羚羊角散原治筋痹,肢节酸痛。 羚羊角 薄荷 附子 独活 白芍药 防风 川芎(各等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煎五分服。以七味各用等分,漫无君臣佐使之法耳。 按∶此方治筋痹之义,美则美矣,未尽善也
用方者必须识此。盖筋痹必以舒筋为主,宜倍用羚羊角为君。筋痹必因血不荣养,宜以白芍、川芎,更加当归为臣。然恐羚角性寒,但能舒筋,不能开痹,必少用附子之辛热为反佐,更少用薄荷、独活、防风,入风寒湿队中,而为之使可也
痹在皮,用羌活汤原治皮痹,皮中状如虫走,腹胁胀满,大肠不利,语不出声。 羌活 细辛 附子(炮去皮脐) 沙参 羚羊角(镑) 白术 五加皮 生地黄 官桂 枳壳(麸炒) 麻黄(去节) 白蒺藜 杏仁 丹参 萆五味子 石菖蒲 木通 槟榔 郁李仁(泡去皮) 赤茯苓(各等分) 上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此方杂沓,不适于用。按∶皮痹不已,传入于肺,则制方当以清肺气为主。今取沙参、羚羊角、麻黄、杏仁、白蒺藜、丹参、五味子、石菖蒲八味,去羌活、细辛、附子、白术、五加皮、生地黄、官桂、枳壳、萆 、木通、槟榔、郁李仁、赤茯苓九味,而加石膏以清肺热,甘草以和肺气,更加干姜少许为反佐,以干姜得五味子,能收肺气之逆也
热痹,用升麻汤原治热痹,肌肉极热,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缩,皮毛变红黑。 升麻(三钱) 茯神 人参防风 犀角(镑) 羚羊角(镑) 羌活(各一钱) 官桂(三分) 上水二钟,姜三片,入竹沥半酒盏,不拘时服
如秋月寒潭,碧清可爱。按∶此方乃刘河间所制,后人治热病,遵用河间,诚足法矣。鄙意羌防使药,更少减其半,匪故饶舌,无非欲为引掖后来之助耳。方中以升麻为君,除阳明肌肉之热,然热甚必乱其神识,故以人参、茯神、犀角、羚羊角为臣而协理之,以官桂三分为反佐,以羌防为使
方中之用巴戟天为君,韪矣。冷痹,用巴戟天汤原治冷痹,脚膝疼痛,行步艰难。 按∶冷痹之证,其风寒湿三痹之气,皆挟北方寒水之势,直有温之而不易热者。 巴戟天(去心一钱) 附子(制) 五加皮(各七分)川牛膝(酒炒一钱) 石斛 甘草(炙) 萆 白茯苓 防风 防己(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
萆反佐,防风、防己为使,则俱当也。然不用当归、肉桂,温其血分,辅君之药,尚有未切。其附子、茄皮、牛膝、石斛、茯苓、甘草,亦大小臣工之意
每服钱半,不拘时,麦门冬汤调下。然二物不过借以通心开窍耳,原不必多,更减三之一为长也。心痹,用犀角散原治心痹,神恍惚恐畏,闷乱不得睡,志气不宁,语言错乱。 按∶此散,每服中脑麝才得一厘五毫,且有人参、甘草和胃固气,庶几可用。 犀角 羚羊角 人参 沙参 防风 天麻 天竺黄 茯神 升麻 独活 远志 麦门冬 甘草(各一钱) 龙齿 丹参(各五分) 牛黄 麝香 龙脑(各一分) 上为末,和诸药重研,令极细
按。血痹不行,其魂自乱。方中用参 益气以开血,当矣。每服一钱,不拘时调下,日二服。厥阴肝脏,所生者血也;所藏者魂也。其诸养血宁神镇惊之药,多泛而不切。今不通其血,而但治其惊,此不得之数也。缘厥阴主风,风去则寒湿自不存耳,录出以质高明。肝痹,用人参散原治肝痹气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筋脉挛急,此药镇邪。昌尝制一方,以人参为君,黄 、肉桂、当归、川芎为臣,以代赭石之颛通肝血者,佐参 之不逮,少加羌活为使。盖气者,血之天也,气壮则血行,然必以肉桂、当归大温其血,预解其凝泣之势,乃以代赭之重坠,直入厥阴血分者,开通其瘀壅,而用羌活引入风痹之所。 人参 黄 杜仲(酒炒)酸枣仁(微炒) 茯神 五味子 细辛 熟地黄 川芎 秦艽 羌活(各一两) 丹砂(五钱另研) 上为极细末,入丹砂再研匀
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热水送下。但既曰发咳呕涎,半夏似不可少。此方温中理气,壮阳驱阴,种种有法。脾痹、用温中法曲丸原治脾痹,发咳呕涎。 按∶脾为太阴之脏,其痹必寒湿多而风少。法曲(炒) 麦芽(炒) 白茯苓 陈皮(去白) 浓朴(制)枳实(麸炒各一两) 人参 附子(制) 干姜(炮) 当归(酒洗焙) 甘草(炙) 细辛 桔梗(各五钱) 吴茱萸(汤泡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
按∶肺为相搏之官,治节行焉。盖饮食入胃,必由脾而转输于肺。今肆中药无道地,下气亦非陈皮所胜矣。肺痹,用紫苏汤原治肺痹,心膈窒塞,上气不下。三阴之邪,以渐填塞肺窍,其治节不行而痹成矣。管领周身之气,无微不入,是肺痹即为气痹,明矣。开肺痹之法,昌颇有寸长,见《寓意》等集中,兹不赘。倘脾受寒湿,必暗随食气输之于肺,此浊气干犯清气之一端也。肝之浊气,以多怒而逆干于肺;肾之浊气,以多欲而逆干于肺。夫心火之明克肺金者,人之所知;而脾土之暗伤肺金者,多不及察。其陈皮虽能下气,然必广东化州所产,口中嚼试,其辣气直入丹田者为贵。苏子虽能降气,其力甚轻,且桂心、半夏之燥,人参、白术之泥,俱非肺痹所宜。 紫苏子(炒) 半夏(制) 陈皮(去白各一钱) 桂心人参 白术(各五分) 甘草(二分) 上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故谓生气之原,又谓守邪之神。每服半盏,空心食前服,日二次。肾痹,用牛膝酒原治肾痹虚冷,复感寒湿为痹。 按∶肾为北方寒水之脏,而先天之真火藏于其中。今风寒湿之邪,入而痹之,生渐远矣,此方防己、麦冬、丹参、地皮,迂缓不切。 牛膝 秦艽 川芎 白茯苓 防己 官桂 独活(各二两)五加皮(四两) 丹参 薏苡仁 火麻仁(炒) 麦冬 石斛 杜仲(炒各一两) 附子(制) 地骨皮 干姜(炮各五钱) 上 咀,生绢袋盛之,好酒一斗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