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六

凡九条方二

虽然。常也。(数。音速。孤脏也。食不下。若下之。则反易愈。得治则愈。则不复转。偶尔中伤。执为阴证。而徇俗者。腹满而吐。自利益甚。时腹自痛。阴经皆属脏。脏病不易治。治之得其道。盖太阳主表。无此事理也。下医又快售。而谓之阳证。必胸下结硬。然以大概言之。先太阳而病者。天人之自然也。又况一入阳明。不可苟且忽略。乃习迷而同醉。遂致普通大谬。夫以病在三阳。且三阳当病之时。非甚高远难知也。道之不明有以夫。各经之自中凿说也。临病切要仔细端详。谣俗专以交口阴阳。乃胶固执迷而不醒。病在三阴而谓之阴证。)(一)太阴之为病。三阴惟太阴之条目少者。所以病阴证而病者绝少。由其不似阳经之数于变也。首尾只病三阳而病者极多

太阴。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是动。腹胀。脾经也。连舌本。灵枢曰。食则呕。胃脘痛。舌本痛。则舌本强。身体皆重。上循膝股内廉。是主脾所生病者。其脉起于大趾之端

食不下。脾苦湿。灵枢曰。名曰公孙。别走阳明。体不能动摇。自利益甚者。水谷不分也。时腹自痛者。足太阴之别。盖脾为胃之合。其别入络肠胃。去本节之后一寸。病而不能为胃以行其津液

注心中。故误下。胸下结硬者。足太阴之脉。则邪反聚其别也。实则肠中切痛是也。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

阳微。为欲愈。四肢烦疼。阴涩而长者。(二)太阴中风

四肢。是也。阳微。阴涩。四末也。素问曰。脾主四末。风淫末疾。太阴统血。阳经无邪也

长。阳气胜也。阳主发生。血凝气滞也

故邪自退。而病欲愈也

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三)太阴病

今见浮。浮为在表。太阴之脉。然浮为风。尺寸俱沉细。宜桂枝汤者。方见太阳上编。则邪见还表可知。以太阴之中风言也

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以其脏有寒故也。(四)自利不渴者属太阴

湿胜也。自利不渴。太阴湿土。故曰有寒。四逆之辈。故曰温之也。皆能燠土以燥湿

系在太阴。不能发黄。手足自温者。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五)伤寒脉浮而缓

虽暴烦。必自止。至七八日。以脾家实。下利日十余行。秽腐当去故也

何也。暴下利。此条二节。下节相反。反大便硬。为转阳明。秽腐当去。为脾家实。医之为道。盖同感异变。所以脾为实。彼大便硬者。此以至七八日。然则一脾胃也。自不能发黄以上。然彼以至七八日。所以为转阳明也。岂可以易易言哉。而各成一家之证也。而证为犹系太阴也。盖脾主为胃以行其津液。与阳明第四十一条上节同。而反覆之变不同有如此者。暴下利则脾得以为胃行其津液矣。由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反为约

时痛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属太阴也。(六)本太阳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随前共六两。更加芍药三两。余根据桂枝汤法。桂枝加芍药汤方于桂枝汤方内

腹满时痛者。故曰属太阴也。故倍芍药以和之。故仍用桂枝以解之。脾受误伤而失其职司。以本太阳病而反下也。以太阴之被伤而致痛也

(七)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去滓。日三服。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桂枝加大黄汤方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一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

水七升。不合数。此承上条。本来实者。例之变也。则补方者。当斟酌焉。旧有宿食也。然曰桂枝加。不当载成方。桂枝加大黄者。因变以制宜也。且以本方加也。而用芍药六两。皆后人之苟用者。所以实易作而痛速。当一例如上文云云。故不曰阳明而曰大实。而又以胃家本来实者言

脉弱。宜减之。易动故也。其人续自利便。以其人胃气弱。(八)太阴为病。设当行大黄芍药者

此承上条。申致戒谨之意

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九)太阴病

亥子丑。欲解者。正王则邪不胜也。太阴所王之三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