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茯苓四逆汤方第三十

日三服。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茯苓(六两味甘平)人参(一两味甘温)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干姜(一两味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热)上五味

四逆汤以补阳。加茯苓人参以益阴

又云。实也。虚也。故烦躁。沈亮宸云。正虚有邪。温其正气。邪自除矣。大青龙烦躁者。正欲胜邪而不能。茯苓四逆汤烦躁者

实也。发汗后。不恶寒。但热者。当和胃气。恶寒者虚故也。与调胃承气汤

经曰。表虚也。但热者。里实也。此表解。里未和。和胃气。汗出而恶寒者。汗出而不恶寒。汗出不恶寒者。与调胃承气汤

则愈。微热。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若脉浮。消渴者。令胃气和。小便不利。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与五苓散主之

与五苓散。以利水行津。小便不利而渴。此膀胱蓄热津液不行也

发汗。已解。则愈。胃中干。生津液。和表里。欲饮水者。少少与之。胃气得润。若脉浮者。表未解也。谓之消渴。热未成实。上焦燥也。与五苓散。烦躁不得眠。里热甚实也。微热、消渴者。饮水多而小便少者

<<张卿子伤寒论>>•张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