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胁痛

响动则降。(肝郁)。七情致伤之病。张(六五) 胁胀夜甚

橘叶 香附子 川楝子 半夏 茯苓 姜渣

扰脘入胁。陈气热攻冲

川连 牡蛎 夏枯草 炒半夏 香附 炒白芥子

左甚。左胁闪闪。腹中微满。诊脉弦搏。当先用苦辛。徐(四九) 劳怒阳动

郁金 山栀 半夏曲 降香末 橘红 金石斛

胁疼。咳血后。(金不制木)。汤(十八) 气逆

降香汁(八分冲) 川贝(一钱半) 鲜枇杷叶(三钱) 白蔻仁(五分) 杏仁(二钱) 橘红(一钱)

胀及脐右。左胁下坚满。用缓攻方法。丁由虚里痛起。大便涩滞不爽。(湿热壅滞)小温中丸

胁痛。某痰饮搏击。(痛兼痰饮)

半夏 茯苓 广皮 甘草 白芥子 刺蒺藜 钩藤

食入则安。沈(三十) 左胁下痛。(营络虚寒) 当归桂枝汤加肉桂

亦痼疾矣。十一年不愈。重按得热少缓。此属阴络虚痛。朱(五二) 左乳傍痛绕腰腹

当归(三钱) 肉桂(一钱) 小茴(七分) 丁香皮(五分) 茯苓(二钱) 淡干姜(一钱)

绕及右胁。但每痛发。故得食自缓。胃之络脉受伤。必由下午黄昏。当阳气渐衰而来。是有取乎辛温通络矣。尤(四五) 痛从中起

当归 茯苓 炮姜 肉桂 炙草 大枣

呕吐清涎。周身寒凛。痛止寂然无踪。此乃寒入络脉。气乘填塞阻逆。以辛香温通法。(寒入络脉气滞)。郭(三五) 痛必右胁中有形攻心

荜茇 半夏 川楝子 延胡 吴萸 良姜 蒲黄 茯苓

寒热旬日。左季胁痛。难外舒转。此络脉瘀痹。防有见红之事。静调勿劳可愈。(血络瘀痹)。汪(六八) 嗔怒动肝

桃仁 归须 五加皮 泽兰 丹皮 郁金

又桃仁 归须 丹皮 桑叶 川楝子皮 黑山栀皮

痛减半。又络虚则热。液亏则风动。有动跃之状。当甘缓理虚。炙甘草汤去姜桂

便难。又痛止。液耗风动为秘。议用东垣通幽法

当归 桃仁 柏子霜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肉 红花

凌肝着。胁中痛。劳怒致伤气血

川楝子皮 炒延胡 归须 桃仁 生牡蛎 桂枝木

进食痛加。大便燥结。辛香刚燥。决不可用。渐及胁肋脘痛。久病已入血络。兼之神怯瘦损。沈(二一) 初起形寒寒热

白旋复花 新绛 青葱管 桃仁 归须 柏子仁

食后痛胀。今三年矣。久病在络。气血皆窒。当辛香缓通。王(二四) 左前后胁板着

桃仁 归须 小茴 川楝子 半夏 生牡蛎 橘红 紫降香 白芥子 水泛丸

络主血。游走不一。渐至痰多。手足少力。初病两年。寝食如常。乃由经脉。继及络脉。久病血瘀。瘀从便下。宜乎无效。乃络方耳。汪痛在胁肋。大凡经主气。但忽寒忽热。通则不痛矣。今年入夏病甚。此非脏腑之病。诸家不分经络。试服新绛一方小效。议通少阳阳明之络

归须 炒桃仁 泽兰叶 柏子仁 香附汁 丹皮 穿山甲 乳香 没药 水泛丸

左部小弱。左胁疼痛。痛势上引。得食稍安。损及营络。五志之阳。动扰不息。症固属虚。此皆操持太甚。嗌干舌燥心悸。未能治及络病。久痛津液致伤也。但参术归 补方。程(四八) 诊脉动而虚

内经肝病。不越三法。甘缓以益。辛散以理肝。酸泄以体肝。自臻效验耳。肝宣辛甘润温之补。盖肝为刚脏必柔以济之

炒桃仁 柏子仁 新绛 归尾 橘红 琥珀痛缓时用丸方

真阿胶 小生地 枸杞子 柏子仁 天冬 刺蒺藜 茯神 黄菊花四两丸

胁痛。朱肝络凝瘀。须防动怒失血。旋复花汤加归须桃仁柏仁

李(十九) 左胁痞积攻疼

生牡蛎 南山楂 炒延胡 川楝子 炒桃仁 归须 丹皮 桂枝木

左胁腹背痛。蒋(三六) 宿伤

炒桃仁 归须 炒延胡 片姜黄 五加皮 桂枝木 橘红 炒小茴

嗌干。左胁痛。肝肾阴亏。沈暮夜五心热。(肝肾阴虚)

人参 生地 天冬 麦冬 柏子霜 生白芍

易饥呕涎。黄左胁骨痛。肝风内震入络。(肝风入络)

生地 阿胶 生白芍 柏子仁 丹皮 泽兰

又照前方去白芍泽兰加桃仁桑枝

心嘈如饥。又肝胃络虚。左胁痛便燥少血

加阿胶收。生地 天冬 枸杞 桂圆 桃仁 柏仁熬膏

初起上吐下泻。春深寒热不止。病在少阳之络。(胆络血滞)。程胁下痛犯中焦

青蒿根 归须 泽兰 丹皮 红花 郁金

左小弱涩。操持索思。五志皆逆。谋虑出焉。故先胁痛。其病渐剧。是内伤症。日饵辛燥。气泄血耗。盖病既久。渐归及右。肝胃同病。梦寐纷纭。议用甘药。少佐摄镇。乃本气不足。伤及无形矣。病起积劳伤阳。晡暮阳不用事。六味滋柔腻药。原非止痛之方。内经肝病三法。治虚亦主甘缓。必及阳明胃络。人卧魂藏于肝。(肝肾皆虚)。而肝为将军之官。不过矫前药之谬而已。胡(三四) 诊脉右弦

捣丸。人参 枣仁 茯神 炙草 柏子仁 当归 龙骨 金箔桂圆肉煮浓汁

胁痛一症。伤寒胁痛。杂症胁痛。甘缓理虚。多属少阳厥阴。皆在少阳胆经。皆属厥阴肝经。河间金铃子散。以胁居少阳之部。以肝脉布于胁肋。故仲景旋复花汤。及先生辛温通络

温柔通补。有寒有热。不可概论。再加详审。诸法毕备矣。(邹时乘)。辛泄宣瘀等法。可谓曲尽病情。苟能因此扩充。然其症有虚有实。则临症自有据矣。皆治肝着胁痛之剂

颇能变通。惟用补之处。未免太重耳。徐评案中用药。心思有不可及处

<<临证指南医案>>•叶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