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疟门

金匮蜀漆散治牝疟多寒

)。等分。) 龙骨(熬。蜀漆(即常山苗。) 云母(烧二昼夜

上杵为散。(即酸浆。临发时服一钱匕。发前以浆水调半钱。浆水散下) 温疟加蜀漆半分

云母性温。二味相需。同气相求。用甘草者。按蜀漆性升。蜀漆得麻黄。则胃气有权。上涌顽痰最速。开发阴邪最猛。又恐涌泄太过。仍取龙性纯阳。其外台牡蛎汤。盖蜀漆得云母。亦恐发泄太过。仍取其性入阴。令以协和中外。则牝疟之寒自已。则温散顽痰于内。则温散寒邪于外。即以龙骨敛固其津。药虽异而功用则同。即以牡蛎收敛阴津。有软坚散结之功也。较之常山、阳起石更捷。方得振祛邪作汗之力耳。佐上药以发越阴分伏匿之邪。用吐蛎、蜀漆、麻黄、甘草四味。与桂枝龙骨牡蛎汤、火逆汤之义不殊

多汗而渴。达原饮治疫疟壮热

擘)。) 甘草(炙。黄芩(一钱五分。) 大枣(一枚。一钱) 白芍(一钱) 知母(二钱) 浓朴(一钱) 槟榔(二钱) 草果(一钱) 生姜(七片

水煎。答曰。发前热服。贴近于里。从窍而入。以类横连。表证未罢。误用里药。温覆取微汗。况湿土之邪。即尚未离表。但须姜、枣。募原虽附躯壳。非若伤寒传次。或问疫邪初犯募原。俱属清理肠胃之品。知母直泻少阴邪热。与募原何预而用之。为经络脏腑之交界。未有不入犯中土者。所以清理肠胃为先。则有结胸传里之变。若见少阳阳明太阳。吴又可以达原饮为主方。详方中槟榔、草果、浓朴。佐芩、芍、甘草以和解之。必兼柴胡、葛根、羌活以开泄之

历治有年。以此推原。其他变证。设里气不通。可默识其微。又可专工瘟疫。而用之必当矣。靡不应手获效。则加大黄以攻下之。势必盘错于中而内陷。余尝以此治疫疟、时疟。故立此为初犯募原之主方。总借以分解中外寒热诸邪之力耳。其殿后则有白虎、凉膈为鼎足之任。则三黄双解、清热解毒、人中黄丸等方

寒热不止。至夜尤甚。何首乌散治疟积滞去后

擘)。生何首乌(五钱。碎) 青皮 陈皮 甘草(炙。各一钱) 生姜(七片) 大枣(三枚

水煎。露一宿。侵晨热服。虚人腹痛。 多汗而渴。加知母、乌梅。加人参、浓朴、木香

服调理药不止。七宝饮治一切实疟

) 甘草(炙。浓朴 常山(醋炒。七分)生姜(七片)。) 槟榔 陈皮 青皮 草果(各一钱

)。露一宿。(一方。侵晨热服。大枣一枚。水酒各半煎。多半夏一钱

至夜数不止。脉实邪盛者。常山饮治疟发晡时

世本。作木通。) 黑豆(四十粒) 生姜(七片)。常山(醋炒) 槟榔 青皮(炒) 甘草 当归(各一钱) 穿山甲( 八分

露一宿。侵晨热服。水酒各半煎

鳖甲煎丸(金匮) 治疟母一切痞积

鳖甲(炙。各四钱) 桂枝(千金。一两二钱) 柴胡 芍药 牡丹 虫(熬) 乌扇(烧) 鼠妇(熬)蜣螂(熬。作桂心) 阿胶(各三钱) 黄芩 桃仁 干姜 大黄半夏 人参 浓朴 蜂房(炙。各二钱) 石韦(去毛) 紫葳(各二钱半) 葶苈瞿麦(各一钱半) 赤硝(一两)

硝。为末。滤去灰。绞取汁。日三服。(千金。清酒一斛。如梧子大。无鼠妇赤。煮如胶漆。酒淋灰汁。亦善消积。功用百倍。上二十三味。着鳖甲于中。空心服七丸。非但鳖甲消积。取锻灶下灰一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煮令泛烂如胶漆。纳诸药末煎为丸。较疟母丸之用醋煮。全在鳖甲之用灰淋酒。多海藻大戟)此方妙用

疟母丸治疟痞结于左胁硬痛

各五钱) 香附(二两。五味俱醋煮) 红花(三钱)。青皮 桃仁 神曲 麦芽(各一两。四味俱炒) 鳖甲(三两) 山棱蓬术 海粉(即蛤粉

梧子大。神曲糊丸。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姜汤下

白虎汤(方祖) 白虎加桂枝汤(白虎汤下)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小柴胡汤下) 柴胡桂姜汤(小柴胡汤下)二陈汤(方祖) 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下) 人参养胃汤(平胃散下) 清脾饮(小柴胡汤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人参实卫汤(保元汤下)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下) 胃苓汤(平胃散下) 理中汤(方祖)小建中汤(桂枝汤下)黄建中汤(桂枝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内补当归建中汤(桂枝汤下) 凉膈散(方祖)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下)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下) 逍遥散(虚损门)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四兽饮(四君子汤下)芎归鳖甲饮(四物汤下)清暑益气汤(保元汤下) 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张氏医通>>•张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