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中医书籍中药书籍中医药方中成药品中草药材中药知识疾病知识疾病大全学习笔记中医中药网
医药论

附录李氏大法

李曰。表病里和。不病者为实。阴阳病者为虚。故发表不远热。则邪出于外而为阳虚阴盛

里病表和。所以扶阳也。而用辛甘之剂。故攻里不远寒。而用辛苦之药。则邪入于内而为阴虚阳盛

故曰。则为脏病。桂枝下咽。所以扶阴也。设阴阳气将脱。若阴经自受寒邪。急宜辛热回阳抑阴

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乃亡。实实虚虚。医杀之耳。此汗下之枢机。损不足而益有余

汗。下。有急下。各有不同。微汗解肌。以别重轻。有大汗发表。汗、吐、下、温、解五法

吐。温。和解。或曰。脉微。血少也。四肢冷。胃亏也。下虚也。少与微和。有兼补者。则一而已。更复下之。是重困也。不在此例。不必尽剂。有何传变。有暂补法。俟脉不迟。方可施用。似是而非。最宜详辨。悔将何及。少阴病也。误吐内烦。损伤元气。有宣涌探引。传寒无补法。与杂病不同。若用之得当。凡尺寸迟弱。俱忌汗吐下。脉如素实者。班固有言曰。倘一药之误。有不可吐者。渗利以厘清浊。热气得补复盛。凡伤寒汗下药。一服中病即止。小柴胡汤亦可。膈上寒饮干呕。惟虚烦里寒阴症。太过者粗工猛进。宜先以小建中汤。或黄建中汤救之。有病不治得中医。遂致不救者有之。若应吐而反温之。不问风寒初症杂症。伤寒题目未定之时。故不知者宁可不治。或只宽利而不敢吐者。得中者立法动中肯綮。不及者中工从缓从轻。伤寒不过汗吐下三症。全在医者精以审处之耳。不知有无风湿劳役痰食等项相兼。则毒瓦斯郁结于胃而为发狂等症

鳌按。不然。楼氏温法。李氏补法。为必当温。误温误补。为害不浅。故特表出。必精审详确。如果病属三阴。且果初病脉弱。阅者宜致思焉。毋徒一例视之。遂昧焉以为成法而用之也。为有可补者方可根据法治之

<<伤寒论纲目>>•沈金鳌